一般在水中所發生之意外事件,通常由於兩個原因:
一、驚恐慌張:人於身歷險境時,會因緊張而導致肌肉收縮、身體僵硬,而致活動力降低。
二、體力耗竭:不斷之掙扎,將體力耗盡,減少生存的機會。
發生溺水事件時,必須鎮定冷靜,了解自己所處環境,並利用本身浮力或身邊物來自救求生。
水中自救之基本原則為『保持體力,以最少的體力能在水中維持較長時間』未達此要求,必須緩和呼吸頻率,放鬆肌肉,並減慢動作。
水中求生之基本原則為『利用身上或身旁任何可增加浮力的物體,使身體浮在水上,以待救援。』
一、水母漂:
深吸氣之後,臉向下埋在水中,雙足與雙手向下自然伸直,與水面略成垂直,有如藍水母狀之漂浮。當換氣時,雙手向下壓水,雙足前後夾水,再抬頭,利用瞬間吸氣,繼續成漂浮狀態,如此在水中便可以持續很長的時間。練習水母漂浮時,身體應盡量放鬆,使身體表面積與水之接觸面加大,以增加浮力;同時,應將雙眼張開,以消除恐懼。另外,頭在水中時,應自然緩慢吐氣,不可故意憋氣,以節省體力,而在水中維持較長時間。 |
![]() |
二、抽筋自解:
(一)、抽筋的原因有下列幾種:
1. 經過長時間的運動而引起肌肉疲勞,未予休息而繼續運動時。
2. 驟增運動的負荷強度或突然改變運動的方式而引起肌肉急劇收縮時。
3. 運動姿勢不正確時。
4. 水溫太低時。
5. 準備運動不足時。
6. 情緒過度緊張時。
(二)肌肉抽筋常發生部位:
肌肉痙攣常發生的部位以小腿之腓腸肌與比目魚肌為最多,其次為足跟、足底、手指、大腿、上臂
、腹部等。
(三)肌肉抽筋的持續時間:
一般而言,肌痙攣的時間不長,在一分鐘以內者佔45%,五分鐘以內佔39.1%,五分鐘以上者不多見。因為肌痙攣時,均是疼痛難當,發作後均需經人處理,如將肌肉拉長與按摩等,其抽筋的持續時間可因而縮短。
(四)肌肉抽筋的季節:
肌肉痙攣的季節以夏季為最多,其次為春季、冬季、秋季。春夏雨季通常是比賽季節的初期,且運動時間較長,因此其比例亦較高。
(五)抽筋的處理方法
![]() |
↑手指抽筋: 先用力握拳,然後迅速用力張開,並向後壓;如此反覆動作至復原為止。 手掌抽筋: 兩掌相合手指交叉,反轉掌心向外,用力伸張,或是用另一手貼置於抽筋的手掌上用力壓或是握住四指用力後彎,直至復原為止。 |
![]() |
↑大腿抽筋解除法 |
![]() |
↑小腿抽筋解除法 |
![]() |
↑手肘抽筋解除法 |
![]() |
↑手指手掌抽筋解除法 |
![]() |
↑腳掌抽筋解除法 |
(以上為台中市消防局網站提供)